首页 > 行业动态 > 京外基地投产 北冰洋去区域化启程
行业动态

京外基地投产 北冰洋去区域化启程

时间:2018-07-10 01:42:00
北冰洋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的生产基地近日正式投产,生产基地占地约129.5亩、总投资约1.2亿元,建有三条年产1500万箱汽水的自动化生产线。据悉,该厂生产规模在八年内有望提升至3亿瓶,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奇表示:“未来,北冰洋将借助马鞍山生产基地打开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并在南方市场持续发展。”
据介绍,一轻食品在马鞍山市设立的全资公司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主要生产玻璃瓶、听罐和塑料瓶全系产品,渠道将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在条件成熟后,一轻食品将在马鞍山生产基地启动双品牌和多元化发展战略,以义利品牌为依托发展烘焙类产品,以北冰洋品牌为依托发展饮料类产品,实现一轻食品集团在长三角市场的全面发展。
对于选择在北京市以外建厂的原因,李奇称,在华东市场,北冰洋产品早已进行销售,产品由北京生产并运输到华东地区,成本太高。马鞍山基地建成后,能够缩小物流半径,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在夏季等旺季时段,北京生产厂的产能已经难以支撑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市场的需求,再建新厂也能够满足北京市及周边市场在销售旺季时的需求。
实际上,在销售方面,北冰洋早已走向全国市场。2016年底,北冰洋进入川渝地区,在300多家餐饮店开始销售北冰洋汽水,目前销量在不断提升;2017年,北冰洋在南京、无锡等五座城市销售8000箱。在川渝地区,由于销量基数较小,2017年北冰洋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2-3倍。
受困于渠道建设
北冰洋前身为1936年成立的北平制冰厂,在1988年时产值就超过1亿元,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但后来北冰洋与百事可乐合作遭到雪藏。2011年11月,北冰洋回归,两年后瓶装饮料年销售量约200万箱,2014年夏天日均销售量已达2万箱。
与北冰洋有同样遭遇的地方品牌包括天府可乐、崂山可乐、山海关汽水等七个品牌。这些品牌再复出后都谋求做好本地市场再布局全国,但由于渠道难以实现全覆盖,并受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挤压,鲜有成功者。
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非常可乐。1998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定义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主攻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渠道中相对较弱的农村市场。在短期内,非常可乐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2004年成为行业第三,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不过,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消费主力向城市集中,娃哈哈“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包围城市的过程中,难以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抗衡,最终败下阵来。
业内人士表示,不仅非常可乐,汾煌可乐、崂山可乐等多个品牌在全国扩张过程中,均未能建立起完善的渠道,难以成为全国品牌。这也导致两家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一度占据中国碳酸饮料90%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二元竞争中,市场格局已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会从供应链、渠道布局和终端各个层面打压竞争对手,其他品牌难有成功的可能性。”食品饮料行业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坦言,北冰洋全国布局并不会很顺利。
目前,北冰洋布局川渝、华东地区的餐饮渠道,主要是由于销售的均为玻璃瓶装汽水,玻璃瓶需要回收,而餐饮渠道的消费场景适合瓶子回收。
玻璃瓶的回收也给北冰洋带来不小压力。以运费为例,北京和重庆的距离是1800公里,回收所有玻璃瓶,运到北京再灌装后运回重庆等地销售,每箱每次的运费不止15元。
因此北冰洋的定价相对北京地区较高,一般在5-6元/瓶,也高于当地的天府可乐1-2元/瓶。“这也是我们明后年在川渝地区开办工厂的原因。”李奇透露,“现在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大规模的投入是必须的,不能仅以盈利为目的。”
对于前期的投入,朱丹蓬认为,开拓新市场,企业第一年投入要占到销售目标的50%,第二年投入要占到45%,第三年也要40%。全国布局是从决心信心、资金实力、操盘能力三个维度考验北冰洋的实力。
合作共享破渠道局限
品牌逐渐成长起来,地方市场的消纳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如何“走出去”则是摆在北冰洋面前的挑战。
未来,北冰洋在渠道建设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线下进入超市;下沉到便利店、夫妻店;向上与一些著名餐饮企业的总部达成战略合作等。为了配合线下渠道的推广,北冰洋还将投入数千万元在高铁站、高铁枕垫上开始做广告。
“北冰洋也应该推出更多新品,选择更健康、更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徐雄俊表示。
“短期内还是以汽水为主打,因为北冰洋汽水的差异性较大。随着生产线和渠道建设的完善,肯定会推出更多产品。”李奇对产品布局有自己的想法,“走向全国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孩子’长大了,不能总在一个地方,需要走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