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宗庆后再上央视 娃哈哈的数字化1997年就开始了
行业动态

宗庆后再上央视 娃哈哈的数字化1997年就开始了

时间:2019-08-27 01:35:00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在8月25日晚播出的最新一期央视《对话》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来到杭州,与多位大咖在西湖边共话“数字经济”。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节目中提到,数字经济有三个维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阿里巴巴和网易是民营企业数字产业化的代表,娃哈哈则是产业数字化的标杆。
也就是这场直播让观众大呼意外,一直以食品饮料制造企业的身份闻名全国的娃哈哈,接触数字化的时间比大多数企业都要早。一直小步快跑的娃哈哈缘何能成为常青树?正如宗庆后所言,企业家要始终领先时代半步,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健康发展。
娃哈哈的数字化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
娃哈哈的数字化起步,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第一次引进信息系统,此后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97年-2003年),娃哈哈引进外部系统,初步实现了销售和财务的业务信息化。
二是ERP应用阶段(2004年-2008年),娃哈哈引进SAP ERP系统,财务、生产、采购、仓库等多个核心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是全面升级阶段(2009年-2014年),娃哈哈自主研发的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均得到了普及应用。
四是智能化阶段(2015年至今),娃哈哈引入BPM概念,搭建了流程管控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移动化和智能化。
如今,娃哈哈90%的系统都是自主开发,从订单管理、采购管理,到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再到客户服务,所有关键环节都被纳入BPM流程中,通过网络把供应商、企业、客户、消费者连接到一起,实现供应链的横向集成。
现在“大数据”、“工业云”的概念很火,娃哈哈在这些方面也早有布局:2017年娃哈哈用Hadoop和Spark建立了全新的大数据分析平台,2018年娃哈哈打造了“哈宝游乐园”移动端平台,获取第一手消费者数据。未来,娃哈哈还要建设“私有云”,打造自己的数据中台,为今后的商业决策提供依据。
数字化带动娃哈哈从“制造”转向“智造”
2015年,娃哈哈“食品饮料智能化工厂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打造食品饮料全数字化管控的智能工厂上进行了实践探索,将食品饮料研发、制造、销售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助推传统食品饮料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017年初,娃哈哈对杭州下沙第二生产基地的一条生产纯净水和含气饮料的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打造了中国第一条数字化与智能化饮料生产线,打破了各个设备的信息孤岛,让全部的数据从设备层到管理层彻底贯通,成功实现了对整条生产线的中央监控。
娃哈哈还将建立完善的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运输物流智能化,实现仓库库位智能化管理,包括自动码垛、自动入库、出库、发货及自动装车卸车,建设饮料仓库无人化控制。
宗庆后表示:“数字化和智能化给娃哈哈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益。”
经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生产线工人数由18人缩减为3~4人,人员劳动负荷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确保产品100%合格。
关于节能,娃哈哈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制作瓶胚的过程中,PET粒子会被吸入干燥塔进行约四个小时的预热,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在过去,操作员有可能在所有生产过程都结束时才会去关闭干燥塔。现在,该厂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中控系统,在制瓶任务完成后就立刻关闭干燥塔,由此节约了大量电能。
未来娃哈哈将深入探索高新技术产业
宗庆后在央视这期《对话》节目中表示,娃哈哈已经积累了资金,积累了人才,除了要把主业做好以外,还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国家科研事业做贡献。
一直以来,娃哈哈都非常注重企业基础能力建设,是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少有的具备自行研发、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调试设备能力的企业,曾获得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可。
娃哈哈下设有一家机电研发机构——机电研究院,致力于高端装备技术的开发与产业拓展。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采用机器人技术解决箱型物品自动装车的问题,期望开发出系列化的智能物流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在积极探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同时,娃哈哈还在与国外先进技术企业洽谈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包括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精密减速机、运动控制器及视觉和传感系统等核心部件在内的机器人产业园。
未来,娃哈哈仍将专注于主业?展,以饮料行业为基础,以产业数字化为手段,开发面向全行业的高端自动化装备、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及高效节能电机,重点对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领域进行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