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料产业链 > 突破500斤!南繁育种试验大豆亩产创新高
饮料产业链

突破500斤!南繁育种试验大豆亩产创新高

时间:2021-08-12 09:52:46
来源:科技日报
团队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三亚市崖州区基地将1356份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鉴定,并从其中遴选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种植到收获,前后接近3个月,时间相比其他地区缩短20天到40天。
近日,记者从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获悉,该校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热带大豆优良品种选育试验基地进行的大豆南繁育种,小区测产试验亩产超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斤的水平。
“桂豆105”亩产达649斤
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收获后,冬季到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采用南繁方式1年可繁育两到三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
“大豆的南繁对气温要求较高,科研人员一般选海南三亚市作为最佳南繁基地。三亚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照气温优势,对加速大豆育种进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刘方东博士介绍,三亚春季气温高、日照时间短。气温高有利于大豆的快速生长,日照时间短有利于缩短大豆种植时间,降低大豆株高和防止大豆倒伏,实现大豆的短期成熟。
盖钧镒院士介绍,团队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三亚市崖州区基地将1356份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鉴定,并从其中遴选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种植到收获,前后接近3个月,时间相比其他地区缩短20天到40天。
“这是团队第一次尝试在海南进行春季大豆南繁育种,由于试验基地前茬为瓜菜,虫害极其严重,对大豆的苗期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多种农药配伍交替使用,我们抑制了害虫的进一步危害,使得试验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4份大豆品种的亩产超过500斤,其中‘桂豆105’亩产为649斤。”刘方东说。
据了解,今年3月,依托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热带大豆选育团队进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基地开展大豆育种攻关工作。随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种植大豆15亩,包含1356份大豆种质资源。
创新栽培和管理方式
在低纬度地区,如何突破春播大豆的产量瓶颈?刘方东说,团队采用了诸多适应海南三亚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的栽培与管理方式。
“为了应对海南春季干旱少雨和多草害,我们采用了高密度起垄覆膜栽培。所谓的高密度,指的是将国内普遍采用的每亩1.2—1.8万株增加到了每亩3.5万株。”他说。
而起垄覆膜是将地膜覆盖在起垄的田块上,沿着地膜播种、灌溉,这样可以防止草害,而且土壤中水分的保持时间更长。
其二是高频率施药全程保护。“面对极其严重的虫害,我们从播种的第7天开始,循环喷施具有触杀、胃毒等效果的多种农药,杀灭虫卵及害虫,抑制虫卵孵化或抑制幼虫蜕皮生长。通过多次多种农药的循环交替配合使用,达到抑制虫害的效果。”刘方东说,他们在幼苗期2—3天喷洒一次农药,逐次提高农药浓度,采用短间隔多次喷药应对严重的虫害和可能产生的药害。
随后,他们将喷洒周期延长到7—10天喷洒一次,采用高浓度长间隔喷药方式应对人工成本的增加。“针对新环境新命题,采用适应于新环境气候特点的栽培和管理方式是产量突破的关键。”刘方东说。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需求量约1.1亿吨左右,目前90%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
“南京农业大学目前在三亚进行的大豆试种,是为了提高大豆的单产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这对于保障大豆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盖钧镒表示,目前第一季的试验基本成功,今年冬天团队会再种第二季,同时拿到广西试种,如果成功,将会进入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这将有效减少我国对美洲进口大豆的依赖。
“种业是三农的基础,只有种业振兴了,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即用少量的土地生产高产、优质的农产品。”盖钧镒院士介绍,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从1984年起,便开始了我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的搜集、保存和研究,目前共搜集研究了大豆地方品种7000余份,在大豆主产区东北、黄淮和南方地区选育新品种30个,大大推动了大豆的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创新和产业发展。
目前,团队正积极应对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学校三亚研究院,大力推进大豆南繁育种试验,并与植物保护等专业的研究团队进行多学科合作,推动优质高抗品种的创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