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工作 > 依托区域经济 助力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饮料产业集群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协会工作

依托区域经济 助力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饮料产业集群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时间:2025-03-14 16:49:08

新华网客户端 2025-03-13

3月7日,中国饮料产业集群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饮料产业集群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中国饮料产业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此论坛为中国饮料工业协会2024年年会的分论坛。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重庆市忠县县委书记李电,四川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食品饮料产业专班副班长王友仁,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王璞,湖北丹江口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吴明利,福建南平市水利局副局长熊培惠,河南漯河市委副秘书长郑儒剑,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毅出席会议。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河南漯河等20余家产业集群地方政府领导,华彬、农夫、娃哈哈、可口可乐、康师傅等40余家饮料企业相关负责人。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在致辞中表示,过去的一年,在产业集群政府正确领导和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全国饮料工业运行良好。2024年我国饮料总产量达到1.8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饮料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代表营养功能健康的饮料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这不仅是市场需求变化的直观体现,也充分体现了饮料全行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取得的成绩。


产业集群是推动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加强区域内生产分工协作,降本增效;可以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相关企业抱团发展;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快速衍生和成长;可以正向引导产业集聚区向高质量产业集群迈进。




图片1.jpg

活动现场


饮料产业集群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创新思路举措,围绕产业、人才、科研、财政、金融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政策合力,服务饮料产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以四川广元、福建南平、广东河源、湖北丹江口等地区为代表的中国饮料产业集群版图已初步形成。


对于如何聚焦饮料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张金泽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明确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二是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能力。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宣传推广。四是践行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副主任廖小红表示,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12月,轻工产业集群数量达到了322个,涵盖浙江、广东、山东、安徽、福建等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涉及皮革、陶瓷、家电、塑料等36个轻工行业,并已形成专业辐射、资源驱动、贸易驱动、龙头带动、产业承接、文化引领等多种集群发展模式。


廖小红介绍,目前轻工业产业集群的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部分产业集群产品生产占到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0%以上,家电产业集群中仅顺德、合肥、中山三地的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就达到近7000亿元,占家电行业销售收入的36%;皮革行业39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到行业销售收入的48%。



图片3.jpg

活动现场


我国饮料产业唯一命名的集群——“中国特色天然饮用水之乡”四川广元市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食品饮料产业专班副班长王友仁介绍说,广元饮料产业的发展,实质上走的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路径。广元水资源丰沛质优,境内泉水富含锶、偏硅酸、硒、锗等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川北地区唯一国家级优质天然矿泉水、全国6处富锶天然苏打水产地之一。广元市以天然好水造佳饮,拓展产业发展的“位势”;以务实举措兴产业,提振产业发展的“态势”。当前,广元正加速打造500亿元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持续擦亮”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特色天然饮用水之乡”金字招牌,饮料产业蓄能已久。王友仁希望,饮料企业把广元作为投资优选地,在包装饮用水、植物蛋白饮料、特色果汁、新茶饮、果酿酒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旭作了《加快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他表示,我国传统食品发展历史悠久,兼容并蓄,通过烹饪餐饮、手工业、食品工业等方式不断传承和发展。在商务部认定的两批合计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食品、餐饮业企业占比超过50%。依托技术创新进步和食品工业发展,椰汁饮料、辣条等一批食品工业新产品快速发展,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心目中的新兴“传统特色食品”。


福建省南平市水利局副局长熊培惠表示,南平市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让城市自由“呼吸”。武夷新区全境处于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投资10个亿引来雷公口水库的优质水源,让新城百姓尽享生态红利。供水规模可达27万吨/天。108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1类水标准,18项限量指标优于矿泉水标准。南平市做活“一瓶水”,写好“水+”文章,重点引入包装饮用水、健康茶饮、水+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南平市投资28.5亿元,用地822亩,总面积80万平方米,打造茶饮料原料制造基地、茶产业样板基地,联合中科院/江南大学攻克茶多酚提取、竹纤维包装等难题,推动武夷山泉跻身高附加值赛道。南平市水产业正从“资源禀赋”向“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让好生态迈向好经济。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谌建章表示,全球饮料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市场更是发展迅猛,饮料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饮料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超1.5万亿元,巨大潜力吸引企业寻求发展机会。目前中国饮料市场健康饮料需求上升,消费者对健康饮料的需求增长,推动饮料产业向健康化转型,企业注重研发低糖、低卡、营养的产品。市场对新功能产品有持续需求,同时,消费者对高品质饮料的需求推动市场高端化,企业推出高端产品线以满足其需求。


谌建章表示,资本运作驱动、政策与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前进的关键力量,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湖北丹江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外宣办副主任杨琴介绍,丹江口水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2170亩,自来水、原水、双回路电源、蒸汽、燃气、通信网络等生产要素齐全。同时,丹江口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品牌和“中国好水”优势,知名水企扎堆淘“金”,多点开花:农夫山泉寻水而来,20年间在丹江口连续建设3座工厂。武当山水、丹江贡水等本土水品牌迅速成长。北京一轻食品在此建设北冰洋饮料产业园,每年可就地消化库区柑桔10万吨。


围绕“一瓶水”,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北冰洋汽水、燕京啤酒、马迭尔冰品等头部水企扎堆落户,产品涵盖天然水、功能水、茶饮、果汁、白酒、果酒、素酒、保健酒、酵素、食用醋、乳制品等多系列“水产品”,从“源头活水→天然饮用水→功能饮料”,实现了从“几元水”到“百元水”的转变,水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2024年,丹江口水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水经济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0亿元、营业收入185亿元,约占GDP总量的40%。丹江口正成为高端食品饮料主产地、国际知名食品饮料企业聚集地、水经济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地和水经济未来产业孵化地。


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王璞表示,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元气森林在工艺上、流程上一直都在创新。比如,把配料表越做越短,每年都推出一款国产可乐,让中国的饮品站在了世界的舞台;在生物提取、药食同源应用等方面,元气森林下了工夫,取得了进展。王璞提出几点希望:一是希望政府持续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加强产学研使用平台的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升级。第二,完善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希望政府为企业搭建人才平台。第三,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转型。第四,加强法制保证,维护公平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产业集群的建立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此次中国饮料产业集群发展论坛为地方政府与企业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为饮料行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徐宁)